相关新闻

英德:打通种养循环堵点,“粪污”变“粪肥”

时间:2022-11-01      作者:


英德是广东传统农业大县,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英德市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茶叶等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达 130.9 万亩;生猪、鸡、鸽等各肉类总产量大 10.7 万吨。


面积庞大的种植业,让英德每年需施用的化肥数以万吨计算,这不仅是农民一笔巨大的种植成本,也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发达的养殖业每年产生数以十万吨算的粪污,如何无害化处理是养殖户最为头疼问题。

为此,2021 年被选为广东省 13 个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后,英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立即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以试点项目在英德实施为契机,通过依托社会化服务专业组织,已在全市 10 万亩次以上主要农作物上开展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平均每亩增施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 300 斤以上,减少化肥用量 10 斤以上,实现了种植户、养殖户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三方共赢,成功打通了绿色种养循环的堵点,为广东全域推进“粪肥还田” 提供了一个有益实践。

粪肥还田    种养大户齐得益

“我这片稻田是去年对很多小田进行平整而来,耕作层大都是很贫瘠的黄土壤,原以为今年早稻会很低产。但出乎意外的是,在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支持下,我每亩稻田约施用了半吨多粪肥后,水稻生产超出想象的好。”近日,在英德市东华镇塘下村的田埂上,英德市东华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杨福六介绍道,他从事水稻种植几十年,之前都是施用化肥,今年第一次在稻田里增施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就喜尝甜头。

杨福六还告诉记者,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还能节省成本,特别是今年化肥价格奇高情况下,有机肥成本优势更明显,“大部分厂家生产的 40% 含量的化肥,100 斤至少也要 200 多块钱,而我们施用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 1 吨才 1000 块钱左右。”

因此,自英德市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开展以来,英德市东华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与养殖场合作,大力推广粪肥还田技术模式,就近消纳了镇上一养殖场 1400 多吨粪污,使用到他自家和社员的7000 多亩稻田里,不仅节省了用肥成本,还大幅提升了稻米品质。同时,还解决了养殖户最头疼的粪污处理难题。对粪肥还田的好处,英德市龙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有体会。“我们公司自 2012 年成立以来,1200亩茶园就完全按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长期坚持施用以鸽子粪和牛粪等为原料的有机肥,每年每亩约 1.5吨。从而让我们 30 多米海拔的基地种出了 700 米高山茶的品质。公司茶叶还先后获得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有机产品认证。”该公司董事长梁志宇介绍,也因此,听到当地在开展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后,公司已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在英德已实施农作物面积达 10 万亩次以上,平均每亩增施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 300 斤以上,平均每亩可以减少化肥用量10 斤以上。预计项目区粮油、蔬菜、果树、茶叶、甘蔗等农作物增施有机肥后,平均每亩农作物可节本增收 300 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同时,还有效推动了化肥减量增效和粪污变废为宝,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精准奖补  社会化服务组织得发展

养殖业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动,学界也一直在研究,也有很多成熟的技术,但症结大都卡在技术推广到田头的“最后一公里”上,缺乏一种有效的推广模式,实现绿色种植和绿色养殖的持久良性循环。

“作为种养大县,我们市这次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重点就是立足长远,想发展培育一批从事粪肥还田的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探索出一条市场化的粪肥还田运营模式,从而项目结束后,我们英德市养殖业产生的粪污也能够顺畅的变为种植业的粪肥,实现持久的绿色种养循环,促进我市农业发展高质高效。”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此,英德市在筛选参与项目主体时,择优遴选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企业(不包括畜禽养殖企业)、合作社、示范性家庭农场等主体和提供粪肥还田服务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项目承担主体。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能够提供全环节(收集、堆沤、运输、还田)服务的专业化服务主体。

依据这上述等条件,英德市共筛选了 50 家实施主体,每个实施主体对服务作物和面积,作出承诺,然后以奖代补等方式对这些专业化服务主体粪污收集处理、粪肥施用到田等服务予以财政奖补。

今年参与绿色种养循环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合作社服务能力。”英德市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钟满意介绍,他们合作社是英德当地专业从事甘蔗收割,今年参与项目后,他家甘蔗的长势让他切实感受到粪污变粪肥给蔗农带来的巨大实惠,因此,他自费 8 万多元购买了一条先进的甘蔗翻地施肥一体化机具。

“市里给我合作社参与绿色种养循环项目的指标是 3500 亩,但我相信蔗农看到施用粪肥这么明显优势后,没有项目补贴,很多蔗农也会用粪肥,所以我们粪肥还田机具有很大市场潜力。”钟满意说。

梁志宇也认为,试点项目必将进一步提升茶农对施用有机肥的好处,为英德粪肥还田市场化运营打开了一扇窗。因此,他们公司成立的技术劳务服务合作社,积极拓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的社会化服务。

从严监管  粪肥还田质量得保证

由于粪肥施用量大,运输成本较高。因此,在项目实施时,为降低运营成本,英德市绿色种养循环主体逐渐形成了 “养殖场+种植基地”的合作模式,种植基地就近消纳养殖场的粪污。但众所周知,养殖场粪污质量良莠不齐,处理不当还田不仅不能“肥” 田,还会破坏农田。

“对此,我们有清醒的认知,所以在推进项目时,我们要求项目承担主体在粪肥还田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堆沤,堆肥过程和粪肥还田前要严格落实粪肥质量检测措施,确保粪肥还田试点作物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此,还与广东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指导粪肥堆呕发酵及质量监测等。”英德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为确保粪肥还田质量和进度,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还建立了完整的粪肥流向全程可追溯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粪肥补贴监管平台和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台账管理,对承担主体的工作进展、资金使用、实施成效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粪肥产生、去向和利用情况监管不留死角。

“有了政府对粪肥严格的监管流程,我们对使用增施腐熟畜禽粪污有机肥就更放心了。”记者在采访时,多位茶农坦言,绿色是英德茶产业底色,英德红茶今天的品牌地位,是几代英德茶农坚守生态茶园建设的回报,因此,即使没有政府补贴,他们也会主动拥抱绿色种养循环技术模式。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微信)

  • 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石化办公副楼

  • 电话:020-83333918

  • 传真:020-83367622

  • 邮箱:10000@gdhfgy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