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价格

农资需求加速集中! 农服带领农资市场进入真正的大户时代

时间:2023-02-10      作者:

        农财君说:正在中国大量涌现的“农业服务企业”——农业生产社会化服组织集种植、 管理、施肥、打药等于一体,小农户分散的农资需求逐步集中到其手上。农服组织将是 未来专业的种植大户,也将是实力雄厚的农资采购商,带来一次农资经销方式的“革命”。 拥有庞大需求的农服组织,农资采购更倾向于“产品直销 + 专业化服务”模式,打 破了原有层层分销的农资流通链路。这样的背景下,未来传统农资经销商、零售商与中 小农资厂家或被挤出整个产业链,或选择成为农服产业链的其中一环,成为农服组织的 供应商、配货员。


        眼下,广东晚稻收割进入尾期。今年化州市鉴江 街道百室堂村的 1150 亩水田,统一交给化州市农业 生产托管运营中心后,不仅实现了土地“零撂荒”, 而且每亩节本增收 170 多元。在化州市,像这样整村 推进生产托管服务的村已达 132 个,占全市行政村数 量的 40%。

       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是驱动产业发展 的根本性动力。近年来,广东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破解农业生产的难点、堵点,开启了一场农业生产方 式变革。 

       当前,全国近 70%的耕地分散在近两亿小农户 手上,小农户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小 农户能否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直接关系到中国式农 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在土地流转、农民 合作的基础上,同步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中国式农 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势破局,笃行谋远。广东以生产托管服务为切 入点,着力推进农业服务需求和服务资源整合,完善 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以服务创新驱动全产业链转型升级。今年,广东更是统筹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近 3 亿元,全力将农业社会化服务向纵深推进,为农 业强省建设夯实根基。


集中需求推动服务规模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 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服务需求碎片化是广东推进生产托管服务的最 大瓶颈。 广东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两者面积约占全省 总面积的 60%。全省农村承包地总面积 3520.8 万亩, 户均面积 3.17 亩,户均土地数量 6.58 块,土地细碎 分散。并且,农户务工机会较多,农业生产比较收益 较低,不少耕地丢荒。

       为破解这一难题,广东聚力创新,在实践中形成 了三种行之有效的需求整合模式,即托管员模式、合 作社模式和村集体模式。 托管员可以说是广东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特色”。

        广东创新性地引导搭建“县级运营中心 + 镇级 服务中心 + 村级托管员”服务协办体系,由此组成覆 盖全县的服务网络,其中,村级托管员主要由村干部 或服务组织业务员组成。他们负责整合区域内农户服 务需求,高效对接服务资源,降低对接成本。 

       服务协办体系搭建是广东破局的机制创新。它 使生产托管服务进入蓬勃发展的快车道。在广东,参 与农业生产托管的项目县(市、区)已从 2020 年的 10 个增加到 2022 年的 60 个,财政补贴范围从 2020 年的 50 万亩扩展到 2022 年的 160 万亩,预计带动 完成服务面积由 2020 年的 700 万亩增加到 2022 年的 1000 万亩。2019 年以来,广东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数 量和农业服务业增加值连续保持 10% 以上的增速,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新业态。

       生产托管县级运营中心不是平地而起,不少是由 县级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转型升级而来,也为培育具 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打好基础。 

       全省 67% 的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承接了农业生 产托管相关服务。近年来,广东以培育农民合作社服务中心为切入点,创新合作社发展服务孵化机制,引 导合作社回归“服务”本质。在生产托管服务体系中, 合作社的作用不容小觑。它们不仅是重要的服务供给 方,还是服务需求的整合方。“农户 + 合作社 + 服务 组织”模式,就是由合作社整合所在区域小农户的服 务需求,然后统一对接服务组织。 

       村集体也在生产托管服务中找到角色定位,它在 统分结合经营体制中 “统”的职能被重新激活。 在化州市那务镇那冰村,18 个村组 390 户的 620 亩土地(其中包括 200 多亩撂荒地)由村集体集中起 来后,统一交由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托 管服务,实现细碎的“小田”整合为“大田”,地块 由原来 773 块减少到 182 块,面积由平均 0.8 亩扩大 到 3.4 亩,种植面积较之前增加 5%。

     “由服务组织直接对接小农户,效率低,不现实。 而村集体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组织能力,更容易得到 村民的信任,相对容易推进土地集中连片。”化州市 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程剑彪介绍,2022 年化州全市整 村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村达 132 个,占全市行政村数量的 40%,水稻托管服务面积达 35 万亩,占水 稻种植面积的 46.7%。 


建立机制跨部门高位推进 


        早年大包干,今朝搞托管。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农 业改革,本质上都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创新 实践,都需要破局思维和战略思维。  面对改革,

       广东从不缺乏勇气和胆识。 

       今年 4 月 29 日,广东农业生产托管南粤行争先 赛在广州举办。活动旨在选拔工作基础好、思路清晰、 措施有力的县(市、区)政府进行奖补,共设置农业 生产托管项目奖补资金 5000 万元,其中,一等奖 1 名 1000 万元。9 县(市、区)领导带队参赛,亲自 上台竞演,角逐桂冠。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表 示,“谁干得好,就奖励谁!”活动一改过去“撒胡椒面” 式的资金分配方式,通过竞争获取奖补资金,充分调 动地方积极性。同时,各县领导在参赛过程中对农业 生产托管工作有了交流,有了领悟,也有了执行力。 

       河源市东源县是参赛县之一。东源县委副书记、 县长刘大荣表示,今年全县将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 13 万亩以上,覆盖全县 21 个镇()258 个行政村。 同时,重点培育6家以上具备全程托管能力的服务组织, 全力打造生产托管“东源模式”。据了解,自生产托 管服务工作启动以来,东源县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 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从组织、政策、资金等方面为生产托管工作保驾护航。 

       在实践中,各地将生产托管与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整治、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工作统筹推进,涉 农项目联合发力。尤其是,生产托管在撂荒地复耕复 种长效机制中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问题。

        在梅州蕉岭长潭镇白马村,1100 亩水稻全程托管 给了蕉岭县科诚家庭农场。“通过生产托管,白马村 实现水稻种植管理全过程机械化,目前村里已经没有 撂荒地了,粮食产量也有所增长。”白马村支书林金 华告诉记者,以往撂荒地复耕复种都是给村民发放种 子或补助,第二年还会荒,现在统筹推进,效果好多了。 

       服务组织是推进生产托管服务的主力军。 

       今年广东创新扶持方式,采取服务补贴重点对服 务面积超过 3000 亩以上的组织进行奖补,大力提升服 务规模和水平,同时,还依托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全省设立 12 个生产托管示范镇,鼓励镇村发挥更大 作用。广东农业生产托管路径初步形成,呈现出农户、 村集体、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协办体系、农服平台共 同支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汇聚先进要素提升配置效率


        生产托管的意义远非简单的机械代耕,而是为农 业导入先进要素、组织模式和服务模式,这是推动农 业生产方式尤其是小农户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时代探索。 

        小农户受保守思维和经营习惯限制,普遍缺乏采 用先进要素的积极性。而服务组织对先进要素的要求 非常迫切,能够自觉快速地将新品种、新设备、新技 术和新模式应用于农业生产,形成可持续的增产提质 机制。 

         在肇庆市怀集县,聚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谭脉西瓜为核心,采用“特色经 济作物 + 托管”模式,带动 300 多个种植大户、合作 社种植谭脉西瓜,面积超过 6000 亩。该联合社统一为 社员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品质检测等 服务,推动标准化种植,实现生产标准化和产品有序 进入消费市场,即有效保障了社员收益,使户均年收 益达 12 万元以上,又提高了谭脉西瓜的品牌影响力。

        为提升要素集聚度,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协调 各界资源,成立农业生产托管专班。2021 年底,广 东省现代农业服务业联盟(以下简称“省农服联盟”) 成立。它汇集政府、企业、社团三方力量,是一支市 场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公益性行业组织,为生产托 管导入农技、农机、加工、品牌、金融、保险等要素 资源。省农服联盟还依托县级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 开展“托管农场”项目,共同探索先进生产要素高效 配置、经营服务主体融合发展的落地机制。 

        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使服务组织存在很大的经 营风险。 省农服联盟为此大量走访调研,获取服务组织对 保险保障的需求,并牵头与保险公司洽谈,开发生产 托管相关保险产品。今年 5 月,全省首单农业生产托 管服务商业性水稻收入保险落地阳春。 

         广大服务组织和农机手有着较大的农机购买需 求。 

        省农服联盟为此整合全省各地农机购买需求, 联合开平市永晖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举办“2022年 618 农机团购大优惠”活动,还对农机手进行免费 技术培训。 

        2022 年,省农服联盟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 务典型单位。 

         经过引导和培育,一批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性较 强的服务组织成长起来。他们优化先进要素配置方式, 集中高效地导入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为托管 服务,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绿色化 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全产业链协作提升价值 


        粤港澳大湾区对优质农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 求。 

        作为全国第一大粮食主销区的广东,如何将市场 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从实际情 况看,农业服务组织通常具体较强的市场意识,大多 通过自建或合作的形式,与销售渠道充分对接,实现 以产助销、以销促产。 

        广东汉光超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身生产托管 服务后,形成了产销联动的发展格局。据了解,该公 司共承接梅州地区 30 多家学校及 40 余家企事业单位 的食堂配送业务,其中大米日配送量达 5 万余斤,蔬 菜日配送量达 3 万余斤,通过强大的农产品加工能力 和健全的农产品配送销售体系,有效解决了托管农产 品的销路问题,带动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高州市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托管服 务业务,将经营主体、种子企业、农资企业、农产品 加工企业、销售企业、消费单位、科研单位等七方链 接起来,形成“1>7”核心托管模式。联合社核心成 员还成立一号农夫 ( 广东 ) 农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对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进行投资运营。目前该公司 拥有 37 家生鲜连锁超市,所售产品大部分来自迪丰 联合社自种或托管服务地块。  

        广东以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化、专业化为切入 点,按照市场需求需要,大举向产前、产后环节拓展, 补齐技术、烘干、仓储、流通等短板。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农业生 产托管运营中心充分利用各地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机 遇,积极盘活整合本地水稻育秧工厂、水稻插秧机、 稻谷烘干等设备,开展统一管理和调度,组织农机手、 无人机飞手统一作业,一站式为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实现服务组织间的协同作业、资源共享,提高服 务资源利用率,降低服务成本。

        值得关注的是,各县级托管运营中心正成为全产 业链资源整合平台,使各类服务组织各归其位。 

        翁源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依托翁源县农业 生产加工行业协会(简称:翁源农协)建立,有效整 合了当地生产端与销售端的核心企业。翁源农协会长 郑桂林介绍,耕壹公司负责生产托管业务宣传和需求 整合;绿宝公司主要为农户提供育秧育苗和农业技术 服务;产中机械作业主要由粤强农机、博裕农机、顺 民农机三家负责;慧园粮油、韶信食品分别为粮食和 蔬菜加工销售企业,负责产后环节;而品创公司主要 进行农产品品牌包装、电商销售业务。各个企业在农 业全产业链上分工明确,合作共赢。 

        化州市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今年与荃银高 科、大米销售企业建立起“统一品种 + 订单生产”的 合作模式,通过统一订单生产,提供产品统一回收服 务,提高了农户收益。 

        五华县农业生产托管运营中心,于今年 5 月成立, 为农户提供品种规划、农机服务、植保服务、仓储销 售、农技培训等全程服务,打造“产前、产中、产后” 全链条服务综合体。“五华以小农户种粮为主,对接 成本高、品质难以保证。我们以前都是从潮汕地区收 购粮食加工生产和销售。”五华县大昌粮贸有限公司 种植负责人李嘉兴表示,今年与五华县农业生产托管 运营中心合作后,有了稳定的稻米来源,便着手布局 了上千亩的供货种植基地。 生

        产托管可优化农业全产业链分工,推动全产业 链协同发展。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生产托管惠及千家 万户,汇聚广大小农户力量,发挥龙头服务组织引领 作用,向着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砥砺前行。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微信)

  • 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石化办公副楼

  • 电话:020-83333918

  • 传真:020-83367622

  • 邮箱:10000@gdhfgy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