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生产期间化肥供需与价格形势分析
“芒种”将至,春播进入扫尾阶段,夏收、夏种、夏管即将全面展开,全国进入“三夏”大忙时节。为及时掌握“三夏”期间化肥供需情况,提前研判价格变动趋势,保障“三夏”农业生产稳定,我中心调度分析了“三夏”期间化肥供需与价格形势,形成报告如下。
一、“三夏”期间化肥需求分析
从需求来看,“三夏”期间我国化肥需求占全年需求的27%左右,主要用肥时间在6—7月中旬,用肥时间较为集中,用肥种类主要是氮肥及含氮量高的复合肥,磷肥及钾肥的用量较少。据测算,预计“三夏”期间需肥总量1378万吨(折纯,下同),其中氮肥918.6万吨、磷肥178.5万吨、钾肥280.9万吨。
二、氮肥、磷肥、钾肥供应充足
(一)氮肥: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推测,6—8月期间氮肥供应量将达到1026.54万吨,其中生产量1095.21万吨(包含5月产量),净出口104.15万吨,4月底工厂库存35.48万吨,工业需求消耗218.50万吨,供过于求60.29万吨,“三夏”期间氮肥供应充足。
(二)磷肥: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统计,6—8月期间磷肥供应量将达到302.90万吨,其中生产量417.67万吨(包含5月产量),净出口125.13万吨,4月底工厂库存10.34万吨,供过于求124.39万吨,“三夏”期间磷肥供应充足。
(三)钾肥:一季度,我国国产钾肥产量113.6万吨(K2O),同比下降4.4%;钾肥进口量154.5万吨(K2O),同比增长22.3%,两者合计供应量增加9.4%。2022年末港口和企业库存结转284.3万吨(K2O),同比增长71.3%。三者合计,一季度国内钾肥供给量约为553.5万吨(K2O),同比增加34.3%。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钾肥行业分会预估,6—8月期间我国钾肥供应量将达到355.40万吨,其中生产量157.90万吨(包含5月产量),净进口111.78万吨,4月底工厂库存85.72万吨,供过于求74.51万吨,“三夏”期间钾肥供应充足。
三、主要品种化肥价格及变化预期
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5月24日监测数据显示,5月第三周小颗粒尿素出厂价格环比下降,平均出厂价格2201元/吨,和上周价格相比下降88元/吨,环比下降3.84%,同比下降29.68%;大颗粒尿素出厂价格环比下降,平均出厂价格2352元/吨,和上周价格相比下降45元/吨,环比下降1.88%,同比下降25.52%。“三夏”期间氮肥价格将明显低于去年同期。
磷酸二铵批发价每吨3400元,同比下降10.1%。影响后期磷肥市场走势的因素主要是供需关系、原料价格和国际市场。硫磺和合成氨的价格会随着能源的价格波动而波动,但目前已处于低位,下跌空间不大,因此整体来看,磷酸二铵原料成本下跌空间有限。国际市场看跌是总体预期,国内磷酸二铵价格大概率将回归至近五年的低位水平。
氯化钾批发价每吨3200元,同比下降26.9%。目前钾肥市场整体供应量较为充足,下游需求支撑有限,市场买涨不买跌气氛较浓。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仍有下行压力,市场看跌心态持续。综合来看,近期氯化钾市场价格仍呈走低趋势,价格仍有小幅下探空间。
复合肥批发价每吨3190元,同比下降10.3%。目前国内复合肥上游原料氮磷钾价格“全线走低”,不过玉米肥市场尚有一定支撑,包括南方水稻肥和膨大肥也将陆续启动,预计国内复合肥市场稳中弱势整理,其中偏高价格或有继续跟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