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动态

农业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2017-2020)》

时间:2017-08-21      作者:

农业部农计发(2017)106号《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规(2017-2020)》

以下为《规划》要点概括:

《规划》从七个部分系统的阐述了我国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必要性及重大意义,为循环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进度,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一系列引导扶持政策频频出台,力度之大,频次之高,前所未有!

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需要、是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需要、是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需要。

 

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家以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为核心,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为进一步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开展多种探索并取得了成效。推进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以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为主,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作物秸秆利用,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鼓励发展农牧结合型生态养殖模式,推广养殖粪污处理技术,提高了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水平,减少了养殖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沼气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把沼气建设和种养殖也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了用户以用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四位一体五配套等畜禽粪便循环利用模式和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循环农业模式,实现了种养殖业和沼气产业的循环发展,目前全国沼气用户达到4300万户,沼气工程10万处,减少二氧化碳6000万吨。

2、存在的问题。单项措施多,区域统筹推进合力不够,国家通过不同资金渠道,开展农废资源化利用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单兵突进居多,整体推进较少,合力不够;利益链条不完整,废弃物利用缺乏有效运营机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种养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长效运营机制致使综合利用成本高,商品化水平低,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问题突出;实际利用率低,种养废弃物处理不足,农作物秸秆及养殖粪污多数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及应用;失衡脱节严重,种养衔接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机制,多数难以实现种养相互衔接、协调促进、共同发展,农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聚焦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种养业废弃物,按照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理念,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以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重为导向,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营、社会参与、整县推进的运作方式,构建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种养加协调发展模式,探索典型县域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形成县乡村企联动、建管运行结.合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整县推进,以县为基本单元,统筹规划县域农业突出环境问题治理重点,科学确定治理模式,实现县域种养业协调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坚持机制创新,创新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机制,以市场化运作为主,通过财政补助、竞争立项等方式,支持具有成熟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主体投入工程建设,创新工程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坚持循环利用,选用生态适用、运行高效、经济可行的种养废弃物处理措施,提升工程处理能力与技术水平。

坚持种养协调,根据土地承载能力合力确定种养规模,就地消纳养殖废弃物,支规模养殖区建立配套的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提高粪污综合利用,积极探索规模养殖的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

3、建设目标

2020年,建成300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示范县,示范县种养业布局更加合理,基本实现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新增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能力2600万吨,废水处理利用能力300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能力3600万吨。探索不同地域、不同体量、不同品种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典型模式。

4、建设工程总体框架

建设项目及布局

1、建设项目

标准化饲草基地项目、标准化养殖场三改两分项目、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畜禽粪便循环利用项目、沼渣沼液还田项目、有机肥深加工项目、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秸秆饲料、秸秆炭化还田改土、秸秆基质、秸秆燃料。

2、建设布局

东北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每县根据实际需求建设标准化饲草基地、生猪三改两分设施、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若干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畜禽粪便重点推动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工程,农作物秸秆重点推动青黄贮和炭化还田改土工程、秸秆燃料。

西北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饲草基地、标准化养殖场改造和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种养加一体化;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有机肥深加工项目,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炭化还田改土、青黄贮、燃料化利用。

黄淮海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生猪三改两分设施和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养殖加工环节提升改造;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若干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同时推动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项目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青黄贮和炭化还田改土、燃料化利用项目建设。

南方丘陵多雨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标准化养殖场三改两分,推进养殖加工环节提升改造,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若干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工程等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实施炭化还田改土、青黄贮、燃料化利用工程。

南方平原水网区重点建设项目:包括标准化屠宰场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标准化养殖场三改两分措施,推进养殖加工环节提升改造;种养业废弃物循环利用重点建设若干沼渣沼液还田、有机肥深加工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其中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重点推动沼渣沼液还田项目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推动炭化还田改土、燃料化、基料化项目建设。

环境影响分析

该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可以为区域化肥零增长"、有效控制区域内畜禽养殖导致的水环境污染、空气环境污染风险,提升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提升农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实现项目建设区域内粮食安全、农产品质安全和产地环境安全。

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当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效缓解当地就业形势。同时,项目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服务业,十三五"期间可带动就业1000万人。

2、生态效益

通过规划的实施,将新增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能力2600万吨,废水处理利用能力300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能力3600万吨,示范县的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达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每年可减少7400万头生猪当量粪污排放,并实现还田利用,可替代化肥约340万吨。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把加快发展种养结合虚幻农业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做好责任分工。

2、保障投入力度,对于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利用的项目,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力度。对于有机肥深加工等能够落实产品出售机制的建设项目,在完善特许经营、政府购买等配套措施的基础上,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主体参与建设运营,优先考虑采用先建后补的方式。

3、完善建管机制,一是以为单元,科学选配技术模式和建设重点,并向社会公示。二是实行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县级统筹申请、省级公开比选立项,成熟一批组织实施一批。三是完善运营管理机制。

4、完善配套政策,秸秆运输享受绿色通道政策;探索对沼气、秸秆发电企业的上电价支持政策,实现与市场上其它相互替代产品的平等竞争。

5、推进科技支撑,推动农业科技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加大生物燃料科技研发力度,探索生物液体燃料商业化有效途径;实施生物基材料集群式科技示范工程等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6、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政策宣讲、技术业务培训等工作,提高基层和广大农村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激发改变生活现状的内生动力。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地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参与相关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广大农民主动参与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7、强化监督考核,建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申报评审与跟踪评估机制。组织专家对申报示范县方案进行评审,加强审核把关,确保示范建设科学可行。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微信)

  • 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石化办公副楼

  • 电话:020-83333918

  • 传真:020-83367622

  • 邮箱:10000@gdhfgyx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