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即将实施2018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
为落实2018年中央1号文件,扎实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和“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稳步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化肥减量增效,中央财政今年继续安排资金支持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18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工作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通知》(农农(耕肥)〔2018〕13号)的要求,广东已着手2018年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其建设内容和目标如下。
一、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项目。根据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和作物种类,在全省耕地土壤酸化较为明显的水稻、蔬菜、果树等大宗作物种植区域,全省建立25万亩以上土壤耕地酸化治理示范区,建立10个示范县,每个示范县完成2.5万亩以上土壤耕地酸化治理任务。重点扶持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县(市、区)开展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每个项目县补助资金25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政府购买服务、土壤调理剂、秸秆腐熟剂、绿肥种子(根瘤菌)、机械碎秆补助、绿肥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培训、项目监测、效果评估、标志牌制作、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等。项目实施一年后土壤pH值提高0.1个单位以上,连续实施三年后pH值提高0.2个单位以上,耕地质量明显提高,土壤酸化等问题得到缓解。
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项目。选择11个粮食种植大县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每个项目县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针对当地农作物施肥突出问题,确定化肥减量增效主推技术模式;集中连片建设1个以上的万亩示范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物化补助等方式,集成推广配方施肥、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施肥技术,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和增施有机肥,充分发挥示范片技术集成展示作用,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强农企合作推进科学施肥工作,支持企业在示范县开展肥料新产品新技术试验示范,引导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扶持发展农化服务组织,开展肥料统配统施等服务。每个示范县补助100万元,用于物化投入补助、社会化服务补助和技术推广服务补助。通过项目实施,示范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用量率先实现“负增长”,带动全省化肥使用量持续减少。
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项目。测土配方施肥基础工作包括土壤样品化验、田间试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等内容。
土壤样品检测。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有关县(市、区)的土壤样品进行检测5200个。检测项目为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pH等五项,并抽取10%的样品检测中微量元素。由2-3个地级以上市或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承担全省土壤样品检测工作,资金265万元。
田间试验。按照“统筹规划、区域设点、综合试验”的要求,在11个化肥减量增效县开展田间肥效试验,包括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经济作物“2+X”田间肥效试验、肥效校正试验、中微量元素单因子肥效试验等240个,每个县试验数为22个。由2家省级农业教学或科研单位承担田间试验工作,资金253万元。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 33469-2016)和华南区、长江中下游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县域为单位,利用田间调查和取土化验数据,对全省108个县(市、区)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更新耕地质量等级信息。由1家省级农业教学或科研单位承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资金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