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化肥行业基本情况

时间:2019-07-02      作者:

行业特征(一)行业景气度

随着去产能、环保等政策的推进,我国化肥产量呈下降趋势。2017年我国化肥产量6,065.20万吨,同比下降2.6%,同期化肥施用量约6,000万吨,供给过剩缓解,2018年1~9月,化肥产量4,214万吨,同比下降6.2%,供给继续下降。同期,化肥价格出现上涨,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略有好转,行业景气度小幅回升,但煤炭、天然气、硫磺等原材料价格均有明显上涨,种植业效益欠佳及化肥行业政策等因素,均抑制对化肥的需求,出口形势亦不容乐观。化肥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景气度复苏空间有限。

  价格:国内氮肥行业经历了严重的产能过剩时期,自2012年以来价格持续下跌,供需矛盾突出,2014~2016年全行业连续三年亏损,2017年实现扭亏转盈,行业景气度回暖。以华东地区尿素(小颗粒)市场平均价为例,2014年尿素价格达到低点1,470元/吨并触底回升,但随后又继续深度下跌,2016年8月达到历史低点1,200元/吨,2016年四季度开始尿素价格明显反弹,2017年以来尿素价格整体处于高位,2018年11月价格维持在2,100元/吨左右。

磷肥价格自2012年以来亦出现明显下跌,2013年底达到低点,随后出现回升,2015年磷肥价格整体平稳,2016年以来再次出现大幅下跌,并在2016年下半年达到历史低位,行业内企业亏损严重。2017年以来,磷肥价格出现复苏,行业景气度小幅回暖。

2013年7月,全球第二大钾肥生产商乌拉尔钾肥公司(Uralkali)宣布退出与白俄罗斯国家钾肥厂(Belaruskali公司)联合成立的BPC联盟,将其策略从“价格优先”调整为“数量优先”,引发国际钾肥供给格局变化,此后国际钾肥价格大幅下跌并形成低点。我国钾肥对外依存度高,国际钾肥价格在2013年下半年大幅下跌,并于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筑底徘徊,2018年11月开始价格明显上涨。国内钾肥价格自2015年以来价格明显下跌,随后价格持续低迷,2017年筑底徘徊,2018年下半年开始,钾肥价格明显上涨。经历多年低迷时期后,近期国际和国内钾肥价格均有所回暖,钾肥行业景气度回暖趋势明朗。

产量及增速:我国化肥产量在2015年达到历史高点7,627.40万吨(折纯,下同),2016年以来,产量持续呈负增长,2017年产量降至6,065.20万吨,2017年化肥表观消费量约6,000万吨左右,2018年化肥产量继续下降。而目前,尿素产能利用率约78%,磷肥产能利用率约69%,复合肥产能利用率不足30%,可见,化肥行业依然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行业经营特征及政策

  具有季节性和非周期性。化肥是季节性消费的商品,需求与下游农作物种植周期密切相关,价格也随之波动。3月起我国进入春耕期,对化肥需求增加,夏季达到年内消费高点,秋季需求化肥作为追肥和底肥,冬季是化肥消费淡季,价格下降。由于钾肥进口依赖度较高且需求量少于氮磷肥,季节性体现不明显。化肥下游需求主要是农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周期较小,取决于种植面积及食品消费结构等因素。

  具有一定资源属性,一体化企业竞争优势继续凸显。化肥资源属性强弱体现为:钾肥>磷肥>氮肥>复合肥。其中我国钾矿盐资源匮乏,资源壁垒很高,国内主要钾肥企业均具有钾矿盐资源;磷矿石在磷肥生产成本中占比超过35%,国内主要磷肥企业均具有磷矿石资源,磷肥企业区域分布与磷矿石区域分布相关度较高,随着国内磷矿石资源的消耗,资源属性将更强。氮肥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和天然气,氮肥企业主要围绕煤炭和天然气富集地区建设,煤头尿素企业山西、河南等地居多,气头尿素西南地区较多;复合肥资源属性最弱,消费属性更强,渠道、产品和品牌认可度对竞争力影响很大,单质肥一体化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强。

  面临环保压力。化肥生产会造成环境污染,磷肥企业和煤头尿素企业污染较重,面临的环保压力较大。磷矿石生产中产生的矿山尾矿、废石、磷渣、磷石膏、硫铁矿渣等固体废物则会占用较多土地,处理不当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多地均出台相关环保政策(如:贵州省出台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湖北省出台长江保护政策,限制磷矿开采,关停不合规生产企业)。煤头氮肥企业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保督查对企业开工率影响大,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导致周边地区氮肥企业限产甚至停产。此外,环保政策推动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长,天然气紧缺对气头氮肥企业造成较大成本压力。





联系我们

(扫一扫关注微信)

  • 现址: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石化办公副楼

  • 电话:020-83333918

  • 传真:020-83367622

  • 邮箱:10000@gdhfgyxh.com